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從“軟件OTA”到“軟件定義汽車”,近幾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取得積極發展,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賽迪智庫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呈上漲趨勢,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556億元,同比增長54.3%。開放測試區域超過5000平方公里,測試里程超過500萬公里。
智能網聯汽車在政策、標準、創新、應用等場景方面不斷完善,直接推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投融資水平的提升。然而,準入管理的不完善,各地統籌規劃的缺失聯動,融資途徑和退出渠道的匱乏等因素依然掣肘產業的發展。
統籌規劃 嚴格準入管理
當前,裝載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逐步成為中高端車型“標配”,新車市場滲透率超1/3,自動駕駛系統積極推進測試和示范運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急迫呼喚相關法規、監管、標準的配套。
在9月26日舉辦的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主題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法旺表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樹立民族汽車品牌,首先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
“伴隨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和自動駕駛的投入使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安全風險快速增加。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既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堅守安全底線的要求。”劉先旺表示。
在其看來,在準入安全管理方面,目前主要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測試驗證評價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自動駕駛這套系統工程很復雜,很難保障場景覆蓋、邏輯覆蓋。自動駕駛高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提高算法的可解釋性,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此外,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如何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落地,也需解決。
第二是智能網聯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產品還在持續迭代更新,對于準入管理和精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伴隨新技術和汽車行業的融合,基礎硬件趨同,軟件定義功能,數據驅動設計,成為趨勢。為提高用戶的體驗,提高服務效率,OTA升級越來越頻繁,這不僅關系到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對于產品的生產一致性監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三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監管,需要跨行業部門之間交叉協同。當前背景下,汽車的內涵和外延均在發生變化。此前,圍繞汽車全生命周期,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的行業部門已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在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相關行業部門之間需加強協同,更好服務于整個行業的監管。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涉及到跨行業部門間的交流和協同,我們目前正在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中心加強合作,推動戰略合作,希望在準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復合型等領域里面,加強合作,形成更加系統完備的體系,歡迎更多的行業管理的研究機構參與相關的工作,共同助力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劉法旺說。
據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牽頭成立了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協同推動政策法規、標準、測試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準入管理有序推進,采用試點的方式積累經驗和數據,進一步細化提出原則要求,推動標準體系建設。
中國汽車技術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志新提醒,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既要加強統籌的規劃,又要避免資源的過剩導致浪費,每個地方都想建一個封閉的測試區,大家建的都不相同,測試的結果互認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建議各地方要加強統一規劃,當然統籌規劃有賴于更高層相關部委給大家一個指導的規則。
最新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順義指數2021)》數據顯示,近幾年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正在逐漸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檢測、認證、準入程序,盡管沒有完全到位,但在逐漸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逐漸由示范運營正在向商業化運營過渡。不少自主品牌汽車紛紛在這一領域布局,提出把智能網聯功能作為汽車產品的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手段。從車載設備、檢測認證、安全等等標準體系出發,一汽、東風等自主品牌汽車均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路線圖。
“建議進一步完善標準法規體系,健全產品檢測認證的機制,尤其是相關部門,協會和相關機構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智能網聯相關技術的標準,認證標準,建立健全產品的檢測認證機制,有序推動產品的整個市場化進度,標準的引領、法規的引領非常關鍵。”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建議。
資本逐鹿 智能驅動新金融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離不開資本的力量,資金的投向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變革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當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不斷涌現出大量投融資機會,成為各路資本投資的熱土。
僅僅今年8月,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吸金數超過數十億人民幣,不含整車,涉及融資事件近20起,覆蓋領域包括芯片、激光、雷達、自動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
在9月28日舉辦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翁啟文在致辭中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經典應用場景,也是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綜合試驗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應注意三個方面:第一,錨定戰略發展方向;第二,選定重點投資領域;第三,深化產融科技合作。
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產業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成為發展方向,汽車產業重塑轉型,從傳統“生產型制造業”升級轉型為“服務型制造業”。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創富聯席總裁徐欣認為,“以投帶引”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的“秘笈”,該模式探索出既能通過政府部門有力支持又能體現市場化的合理路徑。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產業是科技密集度和科技強度最大的產業。我們面臨的三個方面的投資機遇是,產品升級,服務和設計的轉型,以及整個汽車技術鏈和供應鏈的價值重構。”徐欣說。
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郝森(Hermann Hauser)預測,新零售將促使主機廠商業模式的升級,新金融將助力主機廠商業模式的升級,新科技將為智能車聯加大新金融的潛力空間。
“智能網聯汽車加大了對于新金融的潛力空間,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新的金融發展機遇。顧客們希望找到新的支付方式,例如對充電、加油、停車服務,都能夠進行車載支付。未來,東風日產將更好的發展汽車租賃、保險服務,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郝森表示。
由賽迪智庫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投資環境和融資水平報告》數據顯示,從總體上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總額和投融資事件呈逐漸快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2021年上半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投融資額度呈整體攀升態勢,由2016年的30億元攀升到了2020年的225億,投融資事件穩步增長,同比增長53.1%。
從整個投融資領域來看,八大領域當中主要投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車聯網和Robotax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車聯網,高達75.5%。從融資金額來看,自動駕駛的系統解決方案和Robotaxi兩者占到了72.2%。其中,自動駕駛投融資呈逐年遞增態勢,是八個領域中最為活躍的環節,從2016年的4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3億元。Robotaxi領域特點是單比的融資額度比較高,整體處于資本的消耗階段,研發投入比較大,2020年以來,以滴滴為代表的典型單比融資均在5億元以上。
“車聯網領域融資水平比較高,但投融資事件呈現出逐漸回落的態勢。其他幾個領域整體投融資活躍度不是非常高,但可以看到2021上半年,雷達、算法、芯片三個領域活躍度呈上升態勢,投融資事件超過了2020全年水平。”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表示,“希望在投融資領域加快產能合作,鼓勵鼓勵企業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直接融資為主,進一步優化間接融資渠道,豐富創新產品,共同打造產業發展的良好投融資環境。”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9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成功上市,6家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并購方面,整個智能網聯汽車案件非常少,2016年以來,并購案件一共7起,其中北京、廣州、杭州、天津各1件,整體活躍度仍然不高。
值得關注的是,資本市場改革有望進一步破冰和提速。2020年我國推出了創新板改革試點注冊制,科創版有望成為資本市場的試驗田和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主陣地。而近期剛剛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也將為專精特新的企業提供更多可能性,有望緩解這一領域資本量投入較大的先進分支行業,提供更多融資途徑和退出渠道。
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從“軟件OTA”到“軟件定義汽車”,近幾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取得積極發展,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賽迪智庫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呈上漲趨勢,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556億元,同比增長54.3%。開放測試區域超過5000平方公里,測試里程超過500萬公里。
智能網聯汽車在政策、標準、創新、應用等場景方面不斷完善,直接推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投融資水平的提升。然而,準入管理的不完善,各地統籌規劃的缺失聯動,融資途徑和退出渠道的匱乏等因素依然掣肘產業的發展。
統籌規劃 嚴格準入管理
當前,裝載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逐步成為中高端車型“標配”,新車市場滲透率超1/3,自動駕駛系統積極推進測試和示范運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急迫呼喚相關法規、監管、標準的配套。
在9月26日舉辦的2021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政策法規與標準體系主題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劉法旺表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樹立民族汽車品牌,首先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
“伴隨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和自動駕駛的投入使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安全風險快速增加。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既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堅守安全底線的要求。”劉先旺表示。
在其看來,在準入安全管理方面,目前主要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測試驗證評價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自動駕駛這套系統工程很復雜,很難保障場景覆蓋、邏輯覆蓋。自動駕駛高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提高算法的可解釋性,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此外,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如何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落地,也需解決。
第二是智能網聯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產品還在持續迭代更新,對于準入管理和精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伴隨新技術和汽車行業的融合,基礎硬件趨同,軟件定義功能,數據驅動設計,成為趨勢。為提高用戶的體驗,提高服務效率,OTA升級越來越頻繁,這不僅關系到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對于產品的生產一致性監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三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監管,需要跨行業部門之間交叉協同。當前背景下,汽車的內涵和外延均在發生變化。此前,圍繞汽車全生命周期,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的行業部門已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在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相關行業部門之間需加強協同,更好服務于整個行業的監管。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涉及到跨行業部門間的交流和協同,我們目前正在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中心加強合作,推動戰略合作,希望在準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復合型等領域里面,加強合作,形成更加系統完備的體系,歡迎更多的行業管理的研究機構參與相關的工作,共同助力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劉法旺說。
據了解,今年3月工信部牽頭成立了智能網聯汽車推進組,協同推動政策法規、標準、測試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準入管理有序推進,采用試點的方式積累經驗和數據,進一步細化提出原則要求,推動標準體系建設。
中國汽車技術中心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志新提醒,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既要加強統籌的規劃,又要避免資源的過剩導致浪費,每個地方都想建一個封閉的測試區,大家建的都不相同,測試的結果互認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建議各地方要加強統一規劃,當然統籌規劃有賴于更高層相關部委給大家一個指導的規則。
最新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順義指數2021)》數據顯示,近幾年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正在逐漸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檢測、認證、準入程序,盡管沒有完全到位,但在逐漸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逐漸由示范運營正在向商業化運營過渡。不少自主品牌汽車紛紛在這一領域布局,提出把智能網聯功能作為汽車產品的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手段。從車載設備、檢測認證、安全等等標準體系出發,一汽、東風等自主品牌汽車均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路線圖。
“建議進一步完善標準法規體系,健全產品檢測認證的機制,尤其是相關部門,協會和相關機構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智能網聯相關技術的標準,認證標準,建立健全產品的檢測認證機制,有序推動產品的整個市場化進度,標準的引領、法規的引領非常關鍵。”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建議。
資本逐鹿 智能驅動新金融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離不開資本的力量,資金的投向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變革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當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不斷涌現出大量投融資機會,成為各路資本投資的熱土。
僅僅今年8月,國內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吸金數超過數十億人民幣,不含整車,涉及融資事件近20起,覆蓋領域包括芯片、激光、雷達、自動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
在9月28日舉辦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翁啟文在致辭中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跨界融合的經典應用場景,也是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綜合試驗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應注意三個方面:第一,錨定戰略發展方向;第二,選定重點投資領域;第三,深化產融科技合作。
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產業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成為發展方向,汽車產業重塑轉型,從傳統“生產型制造業”升級轉型為“服務型制造業”。復星全球合伙人、復星創富聯席總裁徐欣認為,“以投帶引”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的“秘笈”,該模式探索出既能通過政府部門有力支持又能體現市場化的合理路徑。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產業是科技密集度和科技強度最大的產業。我們面臨的三個方面的投資機遇是,產品升級,服務和設計的轉型,以及整個汽車技術鏈和供應鏈的價值重構。”徐欣說。
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郝森(Hermann Hauser)預測,新零售將促使主機廠商業模式的升級,新金融將助力主機廠商業模式的升級,新科技將為智能車聯加大新金融的潛力空間。
“智能網聯汽車加大了對于新金融的潛力空間,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新的金融發展機遇。顧客們希望找到新的支付方式,例如對充電、加油、停車服務,都能夠進行車載支付。未來,東風日產將更好的發展汽車租賃、保險服務,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郝森表示。
由賽迪智庫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投資環境和融資水平報告》數據顯示,從總體上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融資總額和投融資事件呈逐漸快速增長的態勢。2016年-2021年上半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投融資額度呈整體攀升態勢,由2016年的30億元攀升到了2020年的225億,投融資事件穩步增長,同比增長53.1%。
從整個投融資領域來看,八大領域當中主要投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車聯網和Robotax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車聯網,高達75.5%。從融資金額來看,自動駕駛的系統解決方案和Robotaxi兩者占到了72.2%。其中,自動駕駛投融資呈逐年遞增態勢,是八個領域中最為活躍的環節,從2016年的4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73億元。Robotaxi領域特點是單比的融資額度比較高,整體處于資本的消耗階段,研發投入比較大,2020年以來,以滴滴為代表的典型單比融資均在5億元以上。
“車聯網領域融資水平比較高,但投融資事件呈現出逐漸回落的態勢。其他幾個領域整體投融資活躍度不是非常高,但可以看到2021上半年,雷達、算法、芯片三個領域活躍度呈上升態勢,投融資事件超過了2020全年水平。”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表示,“希望在投融資領域加快產能合作,鼓勵鼓勵企業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直接融資為主,進一步優化間接融資渠道,豐富創新產品,共同打造產業發展的良好投融資環境。”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9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成功上市,6家集中在上海和深圳。并購方面,整個智能網聯汽車案件非常少,2016年以來,并購案件一共7起,其中北京、廣州、杭州、天津各1件,整體活躍度仍然不高。
值得關注的是,資本市場改革有望進一步破冰和提速。2020年我國推出了創新板改革試點注冊制,科創版有望成為資本市場的試驗田和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主陣地。而近期剛剛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也將為專精特新的企業提供更多可能性,有望緩解這一領域資本量投入較大的先進分支行業,提供更多融資途徑和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