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員工“閃辭”比招不到人更可怕!
來源:網絡轉載 | 發布/修改時間:2018-03-14 | 欄目:新聞動態 | 點擊:968
這新年剛過完,餐廳還沒營業幾天,老板們又在吐槽了:
“唉,這個月又走了幾個員工,忙瘋了!”
“年后剛招的那個小伙子,我覺得干得挺好的,為什么沒干幾天就要走呢?”
中國餐飲行業的年均人員流失率高達45% 。這個驚人的數字意味著,哪怕是再不賺錢的小餐廳,也都需要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與浪費。
如今的餐飲業,招人難,留人更難。餐廳老板應該怎樣做,才能留下那些有才華、肯吃苦的“優質”員工?
學會理解基層員工思維
選擇在餐廳工作的大多是來自農村、偏遠地區,或者經濟條件不佳的人。他們對于工作好壞的標準和餐廳管理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作為后者,就更需要清晰地了解基層員工的思維,和他們最關心的內容:
內容:我要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
酬勞:一月能給多少錢?能不能按時給?有沒有隱性罰款?
福利:包不包工作餐?是否有宿舍?病休假怎么算?
只有這幾個基本的生存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好比吃了一顆定心丸,員工才會安心地投入工作。所以餐飲管理者在招人時,最首要的是告訴新人:工資多少,發薪日期,休息時間以及請假制度,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獎懲制度等。
另外在勞動分配上,相比較多寡,基層員工們更加關心的是公平。例如自己拿兩千,員工就想知道別人拿多少,結果發現一塊干活的工友拿一千九,立馬就會覺得自己賺到了,至于這個崗位行價是兩千還是兩千五可能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讓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任何一份工作,“成就感”都是員工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 。但如今的餐飲業,標準化制作、流水線生產,店面員工的工作也如一條剛性流水線。然而社交是人類的天性,流水線工作卻讓員工失去了人的屬性,淪為機器,這與人性是相悖的 。例如餐廳的后廚,廚師整日在狹窄的空間中打轉,與外界聯系的結點僅是傳菜員,毫無成就感可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制造業巨頭福特公司提出了“柔性生產理論” :傳統的流水線是線性的,一臺機器完成一項工作。而柔性生產是多臺機器聯動工作,機器之間的連接不再是線性的,而是多點交叉,多種生產模式結合 ,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許多餐廳傳菜員的狀況是,心累錢乏,自然留不住。
北京宴,一家沒有傳菜員的餐廳 ,就很好地實踐了這一制造業的經典理論。
沒有傳菜員,那么誰來傳菜?董事長楊秀龍說:“我們的菜都是由‘廚師’來傳的,傳菜員全部換上廚師的衣服,轉變角色。”
餐廳每個月會教傳菜員做一道菜,這樣傳菜員下得廚房,可以做菜,又入得廳堂,可以給客人介紹菜品。 既能做菜,又能給顧客講菜品,以至于這些廚師經常成為電視臺美食節目的座上賓。上電視、給觀眾講課,每位廚師都會因自己能做、能說獲得認可而滿懷驕傲。
餐飲業的“柔性生產理論”的核心在于:員工與員工、員工與外界多結點連接,網狀結構比線性結構更穩定 。
讓員工成為餐廳的主人
即便能開心地工作,但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餐廳的基層員工也依然跳槽頻繁。問題就出在崗位的可替代性上。員工認為自己只是打工的,餐廳少了自己也能運轉,自然不會對餐廳有太多的“眷戀”。
日本有一家名叫Bronco Billy的牛排店,2015年的員工數為336人,新招聘員工84人,總員工數420人,而2016年招聘之前的員工數是407人。也就是說,這家上市的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一年的員工流失只有 13人 ,員工流失率為 3% 。這在餐飲行業是非常低的數字。
Bronco Billy保持低員工流失率的原因何在?
秘訣就在于,公司全體員工每3個月一次,就要和社長進行“合宿(集體研修)”。在合宿過程中,大家會徹夜討論企業理念和店鋪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另外每年會有兩次歐美牛肉市場的考察活動。公司就是通過這樣的舉措,來向員工滲透企業理念,明確戰略方向,讓員工感覺自己參與到了企業的決策中去,在心理與文化上與公司建立起更為牢固的聯系,從而極大地降低了員工的流失率。